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2020年北斗系统 向全球提供服务
分享到: |
![]()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发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白皮书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白皮书说,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
规划 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
白皮书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也称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全球系统。2009年,启动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计划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白皮书指出,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性能 北斗系统具有三大特点
白皮书指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北斗系统将加强卫星、原子钟、信号体制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探索发展新一代导航定位授时技术,持续提升服务性能。
白皮书说,北斗系统的建设实践,实现了在区域快速形成服务能力、逐步扩展为全球服务的发展路径,丰富了世界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模式。
白皮书指出,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二是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三是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白皮书说,北斗系统将提供全球服务,发射新一代导航卫星,研制更高性能的星载原子钟,进一步提高卫星性能与寿命,构建稳定可靠的星间链路;增发更多的导航信号,加强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白皮书指出,北斗系统将增强服务能力,大力建设地面试验验证系统,实现星地设备全覆盖测试验证;持续建设完善星基和地基增强系统,大幅提高系统服务精度和可靠性;优化位置报告及短报文通信技术体制,扩大用户容量,拓展服务区域。
服务 免费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公开服务
白皮书指出,中国承诺采取多项措施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用户免费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公开服务。
白皮书说,北斗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服务。完善北斗系统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的多方联动的常态化机制,不断提高大型星座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能力。建设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广泛利用国际资源,对北斗系统星座状态、信号精度、信号质量和系统服务性能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评估,为用户应用提供参考。采用卫星在轨、地面备份策略,避免和降低卫星突发在轨故障对系统服务性能的影响;采用地面设施的冗余备份设计,着力消除薄弱环节,增强系统可靠性。
白皮书介绍,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发播B1I和B2I公开服务信号,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服务区为南北纬55度、东经55度到180度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
白皮书指出,北斗系统通过北斗官方网站(www.beidou.gov.cn),及时更新系统建设、运行、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最新动态;在采取可能影响用户服务的计划之前,向国际社会提前发布通告。
(文/新华社、央视 图/东方IC)
应用 “北斗很多应用 远超我们想象”
“这应该是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手表,它可以定位,也可以导航,另外还可以有计步器,既实用又时髦。我想,北斗有很多应用的方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6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一边展示自己右手腕的北斗时空表,一边对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进行了解读。
他介绍,“我们现在涌现了很多新的发展理念,比如在车联网上,北斗实现了很好的应用,可以解决车辆安全情况报告,减少空载率。在船联网上,可以实现应急救援、灾情预报、天气预报等等。在物联网方面,我们也实现了产品追溯、食品安全监管等等。人联网方面,比如老人、小孩的关爱、看护等等。我们前段时间在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也看到,比如说有北斗放牛、北斗菜、北斗时空手表等。”
冉承其进一步介绍称,应用上北斗首先是抓好基础,包括核心芯片、天线、终端、板卡等等。“非常可喜的是,几年下来,我们国家已经完全实现了核心芯片、终端板卡、天线等等的自主可控,并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现在最好的芯片已经是国际最先进的水平,最便宜的芯片已经比国际同类产品还要便宜,是十块钱人民币以内。”
“目前,我们在着手打造中国全国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这张网建成之后,今年年底提供试运行”,冉承其举例称,“如果用这个高精度应用服务约车,车可以直接开到你的脚下,同时还可以解决我们泥石流变形监测、道路桥梁的监测、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驾驶员培训、驾考的培训等等”。冉承其认为,“高精度应用一定是北斗的特色服务,一定会带动整个位置服务产业的革命性变化”。
“太空180” 大科学试验今启动
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主导,16个国内外单位共同参与的“太空180”大科学试验今天将正式开始。这次试验将为未来长期太空飞行甚至星际驻留,打下科学基础。
所谓“太空180”试验,就是由4名志愿者在一个密闭的循环舱内进行180天的生存试验,他们生存所需要的水、食物、全部氧气都依靠舱内的复杂系统自给自足。密闭生态循环舱舱内面积370平方米,试验涉及植物培养、空气、水循环再生等多个生保试验系统。试验期间,4名志愿者生存所面临的基本问题都要在试验舱内解决。
260平方米的空间内,栽种了粮食、蔬菜、水果等25种作物,这些作物要满足4位乘员180天内70%的食物供给,并消耗人员产生的全部二氧化碳和大部分废水。试验舱内人员的生活起居按照太空生活的标准打造。试验舱内有几百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所有的生物数据,甚至人的一次呼吸,细微的变化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为未来人类长期的深空飞行和外星球驻扎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相关新闻
LATEST NEWS
新闻中心
- 车辆定位管理系统:智能引领车辆管理新时代2025-04-03
- 为什么GPS24颗卫星可以定位 北斗却发2022-02-19
- 安装车辆管理系统的优势好处是什么2022-02-17
- 消防车4G定位监控解决方案2021-09-09
- 2020北斗卫星车辆定位系统的发展2020-10-12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2020-06-23
咨询热线
13267098981
联系人:宋经理
手 机:13267098981
邮 箱:gpstrackers@126.com
地 址: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松元厦社区观光路1073号恒泰云谷创意园4楼